我叫王化章,1941出生于安徽长风县,毕业于安徽农学院农机化专业,退休前曾任建三江管理局农机处处长,曾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先进站长,获得过农业部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农垦总局授予的“东方红—75”技能技术推广二等奖和东方红拖拉机改65马力成果奖,是一名“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我的一生,与北大荒紧密相连,与农机事业不可分割。
青春岁月
扎根北大荒1965年,我从安徽农学院农机化专业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怀揣着对农业的热爱和对祖国的忠诚,踏上了前往北大荒的路程。那时,我从安徽出发到沈阳,又从沈阳坐火车到佳木斯,再坐船到勤得利,从勤得利上岸又坐车到七星。大约走了5000公里,整整3天。北大荒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格外偏僻、人烟稀少。可能是因为学农学的原因,望着一人多高的大片草丛,我没有和其他人一样震惊于北大荒的荒凉,而是产生了几许兴奋之情,我想的是:“这里的草能长这么高,土壤肯定肥沃,一定适合种粮食。”初到北大荒,我就迎来了一次重大考验——农场环境太差,加上水土不服,我高烧不退,在招待所一躺就是7天。好在大家轮番照顾我,才慢慢恢复过来。后来,我才知道,招待所的环境算是很好的了。等入职培训结束真正下基层后,我们住进了马架子,十多个人挤在一个大通铺。指导员觉得我是南方来的,担心我怕冷,就让我睡在炕头。炕头挨着烧火做饭的锅台,特别热,我从安徽背过去的凉席、凉枕都被烤干了,没多久就碎了。被分配到大兴分场时,我更是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就在爬犁上面扣一个棚,在底下铺点草睡在上面,直到快冬天了才搬进屋里。北大荒那时很多地方都是刚建点开荒,条件十分有限。没有自来水,我们就吃地窖水;没有菜,我们就在开水里面加一点盐。当时流行一句顺口溜:“从九三到三江,到处都是汤汤汤。”虽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我从没打过“退堂鼓”。那个时代大学生是“稀罕物”,本科毕业的我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但我认为,青年人要时刻听从党的召唤,听从祖国的安排,无论分配到哪里,都要尽心尽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农机事业
我的毕生追求我自此扎根北大荒60年。在北大荒的日子里,我与农机结下了不解之缘,见证了北大荒农机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北大荒如何从一片荒凉之地崛起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北大荒有一种魔力,来到这里的人都会对她充满热爱,我非常想把这里建设好,于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机事业中。为了提高农机技术水平,我不断学习和探索,阅读了大量书籍和资料,关注国内外农机技术的发展动态。我与农场领导沟通,积极引进先进的农机技术,推广新型农机具,很大程度提高了农场的农业生产效率。我不仅想做农业技术的传播者,更想做科技创新的实践者,因此格外注重农机技术的创新研发,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助推北大荒农机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1984年,建三江管理局购买了一批美国迪尔公司的农业机械,应迪尔公司的邀请,农垦总局派运营组和维修组两个团队前往美国学习先进的农机技术,我担任农机修理组组长。在那里,我们接受了为期半个月的培训,对“4450”拖拉机的拆卸、安装、修理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当地的报纸还对我们此行进行了报道,标题是“tractor works site for‘quiet diplomacy’”(拖拉机厂里“安静的外交”),文章开头第一句就是:“当里根总统本周在中国修补外交关系时,约翰·迪尔拖拉机厂正在进行一场安静的外交活动。”这次学习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先进的农机技术,感受到了中美两国之间的友好交流,更让我深刻认识到中美两国在农机技术方面的差距,也激发了我为北大荒农机事业奋斗的决心。回国后,我将所学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努力为北大荒的农机事业发展作贡献。如今,我虽已退休多年,但和农机打了那么多年交道,我放心不下,依然时刻关注着农机事业的发展动态。看着北大荒的农机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很欣慰。去年有人告诉我,国家四部委将北大荒集团确定为建设大型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我特别高兴。我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和北大荒人的共同努力下,北大荒一定能够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农机产品为农业生产服务。坚定立场
智慧应对挑战作为农机处处长,我除了在技术上的贡献外,在农机管理上,大家也总夸我“有一套”。1984年,我为了检验收割机质量,搞了一次农机“大阅兵”,曾轰动一时。当时,我负责对接迪尔公司的业务,包括机械的接收、运用和管理等。迪尔公司当时在佳木斯市设厂生产“1075”收割机,为确保每一台农机都能符合标准,高效安全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我专门派工程师到生产车间监督生产。在接收机车时,我提出了一个令他们震惊的要求——收割机要从佳木斯开到建三江,且这一路不准有一台掉队,否则就退货。这是非常严格的要求,因为从佳木斯市开到建三江大约有200公里,道路也远远不像现在这么顺畅,而且100台收割机,每台近5米长,首尾相连就得一里地,更何况每台机车之间还要保持安全距离,真是一条“钢铁长龙”。虽然条件很严苛,但接收也不易,那么大的规模,必须要慎之又慎,绝对不能出事故。我亲自负责整个车队调度,长长的车队,延绵数公里,我从头到尾地跑,嗓子都喊哑了。最终,将100台收割机安全、顺利地运回了农场。这次“大阅兵”很好地展示了北大荒农机队伍的实力和水平,我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北大荒的农机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依赖进口,所以需要经常与外商打交道。在这方面,我积累了两大工作“秘诀”,一是要有坚定的立场,二是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我曾与日本人打过一场官司,成功为北大荒挽回了巨额经济损失。日本人打官司谈判比较厉害,他们一般不轻易给赔偿,也不会轻易认输。当时为了打赢这个官司,我要求所有购买了出事故的那款挖掘机的农场,把出问题的零部件统统收集起来送到建三江管理局。农机办专门找了一间房,将挖掘机损坏的零部件分门别类陈放。当对方来谈判时,望着一屋子的证据哑口无言,再加上我们在农机方面展示出的专业性,令日本人十分佩服,当即承认了质量问题,并答应了赔偿。赔付了我们近100套半链轨,价值100多万。这两年还有一件令我非常感慨的事,听说北大荒将地种到了我的家乡安徽省。我们北大荒有强大的农机优势、技术优势,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帮助当地小农户链接现代大农业,助力农民增产增效,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我在北大荒度过了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也为自己能够为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贡献一份力量而感到自豪。如今,新一代北大荒人到我的老家去作贡献,感觉这就像一次命运的循环,非常激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