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至深秋,正是周至山茱萸成熟的时候,彼时,红彤彤的一片片,装扮着秦岭的秋色……素有“红衣仙子”之美誉的周至山茱萸,有着300多年的种植历史,其以色鲜、个大、皮厚、药用成分高而闻名于世。尤其是近年来,在周至县委、县政府等市级部门的有力保护和促进下,周至山茱萸遍销全国各地,让当地农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成就药用植物中的“活化石”
茱萸是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等药品的主药,作为木本植物,其味酸、涩、性微温,有补肝肾、固虚脱,健胃等功能,中医常用以治疗腰膝酸痛、眩晕、耳鸣、神经衰弱等症。而周至山茱萸,更是被中医药学界誉为药用植物中的“活化石”。
关于周至山茱萸,该县境内的山茱萸古树保护群便记载了周至山茱萸的原产地历史。同时,各种记载更是比比皆是:在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中就有对山茱萸的记载,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杜甫等客居周至时均有描写山茱萸的名诗佳句,其中“遍插茱萸少一人”更是千古绝唱。而其之所以有“药用植物中的活化石”之誉,无疑是因为其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周至县位于西安市西大门,秦岭著名太白山主峰三分之二的原始森林、草甸湿地、第四世纪冰川遗址及中华原产地中药材宝库均在周至辖区。其自然条件地形南高北低,背山面水,最高海拔3762.2米,最低海拔399.3米,由于海拔高度不同,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周至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其境内九口十八峪,是关中平原最为典型的富水区,故有“金周至”之称。所有这些,都成就了周至山茱萸的独特价值。
形成特色产品区域山茱萸种植面积超2万亩
据介绍,周至县于1998年开始对周至山茱萸进行原产地引种种植,当地林业、水利、农业、制药企业在山区逐村逐户进行走访考察,解决山区农民既要保护山区水源,又要发展山区乡镇农民的生产生活所需的问题。于是,就有了厚畛子、板房子、王家河、陈河引种种植山茱萸、杜仲、天麻、茱苓、五味子等药用植物的发展规划。历经多年发展,《周至山茱萸地方栽培技术》标准于2012年颁布实施;周至山茱萸于2013年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9年,关于“地理标志产品周至山茱萸”的种植、作务、病虫害防治、施肥、采摘、产地加工技术质量标准出炉实施。
如今,周至县厚畛子、板房子、陈河、王家河各镇都成立了农民合作社,并严格了各镇的品系,形成了特色产品区域。其中,以厚畛子镇花耳坪村、殷家坪村推动四镇产业的提升,2019年6月,厚畛子镇村级服务经济合作联合社第一届代表大会成立,9个村级合作社27名代表相聚,共商山茱萸发展大计。截至目前,周至山区原产地山茱萸种植面积2万多亩,带动全区13000多人就业,全区山茱萸原药材销量1500余吨,产值5400万元,酒萸肉及山茱萸饮片更是行销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