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会员服务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猕猴桃网!Chinese kiwi fruit net

猕猴桃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资讯猕猴桃文化内容页 猕猴桃文化内容页 | content

细说猕猴桃的文化渊源

中国猕猴桃网 2023/9/13 16:23:37 来源:中国猕猴桃网 阅读:1


猕猴桃第一次被明确地写进诗里,见于唐代岑参《太白东溪张老舍即事,寄舍弟侄等》:

渭上秋雨过,北风何骚骚。天晴诸山出,太白峰最高。

主人东溪老,两耳生长毫。远近知百岁,子孙皆二毛。

中庭井阑上,一架猕猴桃。石泉饭香粳,酒瓮开新槽。

爱兹田中趣,始悟世上劳。我行有胜事,书此寄尔曹。

这首诗显然也是旅行见闻发圈圈,写造访太白山下“东溪”的百岁老人,住农家院,吃农家饭,爱上了农家乐趣,厌弃红尘纷扰。诗里单独点出来,这张姓的百岁老人家里,庭院中的水井栏杆之上,有一架猕猴桃——栽植在庭院中,还搭了专门的架子,这应当是栽培品种的猕猴桃了。虽然诗人没有明确说“主人东溪老”的长命百岁与这架猕猴桃有关,但在诗里这样突出地写了猕猴桃,无疑是隐含着猕猴桃被认可接受为长寿果的认知的。


岑参生活于唐开元至大历年间(约公元718-769年),也就是说,我国人工栽培猕猴桃的历史,至少应该有一千三百年了。

但猕猴桃最初是作为“爱情果”在诗里传唱的。

最早歌咏猕猴桃的诗歌见于《诗经》,是以“苌(cháng)楚”的名目入诗的。《诗经·桧风·苌楚》诗云:

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

隰有苌楚,猗傩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

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

“苌楚”,汉代《毛传》《尔雅》解释为“铫芅”(yáo yì),后世博物学、本草学著作指认为“羊桃”,至唐代《本草拾遗》开始确认了“猕猴桃”的名称。

诗里的“猗傩”读作(ē nuó),同“婀娜”,用于描写植物,则指植物茂盛柔美、花繁叶茂、果实累累等生长繁盛的样子。


诗里的“无知”“无家”“无室”都是指还没有婚配成家,还是“单身狗”。对这首诗里“知”字的解释,汉代郑玄认为是“匹也”,在此专指“匹配”“合为婚姻”之意。在这个意义上引申,现在还有我们所熟知的“知音”“知己”“知心”“知交”等等说法。

理解了以上的几个关键点,就能明白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说,这是一个美丽的遇见,我看到那低洼湿地上的猕猴桃枝条婀娜,花繁叶茂,硕果累累。我今个儿真高兴啊,遇见了同样还单着的你!那这是啥意思还用多说吗,你单我也单,一眼就是三生呗。

其实,猕猴桃是爱情果,在《诗经》里还有个对照性的内证,这首诗大家更熟悉。《诗经·周南·桃夭》诗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两相对比,《桧风·苌楚》与《周南·桃夭》都是以植物起兴,歌咏男女之情的诗歌——《桧风·苌楚》三章诗里分别赞美了苌楚的“枝”“华(同花)”“实”,《周南·桃夭》三章诗里分别赞美了桃的“华”“实”“叶”,其立意与用笔高度一致。不过,《桃夭》是写女子“于归”出嫁的,反复夸赞新娘子之美好,采用的是旁观者视角。而《苌楚》一诗则是当事者口吻,仿佛可以让人直接品味到那猕猴桃深深浅浅酸酸甜甜美美妙妙的爱情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