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阔的乡村天地间,有一群人从城市来到农村。他们本不是农民,却用新思路、新技术、新装备为乡村发展赋能,为农民转型助力,为农村注入新活力。他们将青春挥洒在乡野田间,不仅实现自己创业梦,也帮助乡亲们圆了致富梦,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90后的杨丹丹就是其中的一位,从自办画室的文艺女青年到猕猴桃园里的创业新人,她用年轻人的拼劲、闯劲和自己专业的巧劲,硬生生为村里的猕猴桃产业趟出了一条致富路。
“这么好的猕猴桃,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7月24日,记者见到了这个留着一头长长的头发,说话温柔,干起活来却雷厉风行的90后女孩。与“桃”结缘“你看咱村上现在这发展多快的……”2020年春节,回家探亲的杨丹丹和村里的老支书李皎全聊起了家乡近几年的发展变化。杨丹丹是临渭区阳郭镇人,小时候经常被送到附近的高李村亲戚家居住。“老支书是从小看着我长大的,每次回家都喜欢和他聊聊村里的事儿。”杨丹丹从李皎全口中得知,村子里近几年兴起了种植猕猴桃,乡亲们的兴致也很高,但由于是新兴产业,虽然乡亲们种出的果子品质很好,但一直卖不上好价钱。
“来收果子的‘二道贩子’给不上价,咱的好果子卖不上好价钱,可惜了这3000多亩果园!”李皎全拜托见多识广的杨丹丹能帮乡亲们想办法、出主意。经过深⼊⾼李村考察后,杨丹丹发现,昔⽇的沟沟壑壑已变为平整的⼟地,秦岭北麓千亩猕猴桃园枝繁叶茂,看到眼前的好果⼦,杨丹丹充满了信⼼。“那会和书记聊了之后,就想着怎样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乡亲们做些事情,然后就和几个朋友聊拓宽销路的事情。加上特殊时期,工作室生源寥寥无几,一来二往间,决定辞职回家干农业!”杨丹丹说。让“桃”飘香经过调研,杨丹丹决定在京东等平台注册网店先试水。2020年7⽉,杨丹丹创办了渭南市临渭源电⼦商务有限公司,开始了猕猴桃销售创业之路。工作中,杨丹丹时而穿着精致,口若悬河;时而扎起马尾游走在农贸市场;时而“面朝黄土背朝天”在果园里穿梭……
“我们当时只有一个目标‘把临渭区的猕猴桃卖出去’。”为了开拓市场,杨丹丹带着团队成员去南京、上海、深圳、⼴州等地,参加各种展销会、推介会。她们还在当地⼤型农贸⽔果批发市场,挨家挨户向客商介绍临渭区的猕猴桃,常常早上出去,晚上才能回到住处。“最累的时候,⼀天下来杨丹丹的嗓⼦都哑了,脚上全是泡。”提起刚开始拓展市场时,作为发小也是团队成员的姜风荣心疼地说。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至2021年,通过电商平台线上销售猕猴桃近25万公⽄,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2022年,还与市乡村振兴公司合作,建立猕猴桃分选线1条,猕猴桃冷库1座。2022年至2023年,猕猴桃体量翻了5倍多,销售2000万元。那女孩的果园“刚开始觉得,把猕猴桃卖出去就行了,后来发现,要把猕猴桃卖好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猕猴桃供应链构建,从科学种植、果品筛选到入库前分拣,再到包装和配送……有一套严苛的流程。
如何打通供应链,让品牌越做越亮?“这几年,全国各地的跑,我非常清楚市场最需要那种果子,那种果子能卖上好的价格,其实就是从源头上要让果农生产出更好品质的果子。”2021年5⽉,杨丹丹成⽴了渭南七⽉果塬猕猴桃种植农⺠专业合作社,主要服务于农产品托管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
“我们合作社这边积极为果农链接更好的资源,比如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合作为果农提供专业技术培训,对社员这边我们采取统一规范作务管理,统一施肥,统一施药,统一采摘,对猕猴桃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把控,让果农生产出更高品质的果子,然后再统一进行销售。”杨丹丹说。“年龄比较大的果农,杨丹丹这边的合作社还通过果园托管的方式帮助果农,不仅保证果品质量,也增加了群众收入。”阳郭镇董阳村村民董双武说。远处的巍巍秦岭清晰可见,身后的猕猴桃园郁郁葱葱,一个女孩手提装满猕猴桃的果篮笑颜如花……杨丹丹还注册品牌“那⼥孩的果园”,通过自己所学为家乡产业产品设计绘画品牌形象、手绘包装及地标品牌宣传推广。“我们临渭猕猴桃,口感和品质都很好,您尝尝……”今年五月中亚峰会期间,杨丹丹带着临渭猕猴桃来到西安。当时就和俄罗斯的几家果品销售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这几天,我们现在正在海关进行手续申报,相信不久的未来,中亚地区的小伙伴也能吃到咱们临渭塬生猕猴桃了。”杨丹丹开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