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县是中国猕猴桃产业第一大县和核心产区,经过40年发展,猕猴桃已经成为周至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在猕猴桃产业发展的链条上,有这样一对父子共同筑梦,父亲姚宗祥三十年如一日躬身力行发展猕猴桃产业,带领乡亲从一家一户走向规模化产业发展;儿子姚力大学毕业后子承父业,用全新思维拓展新时代猕猴桃产业。 老姚:泥巴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土专家” 现年61岁的姚宗祥投身猕猴桃产业已经走过35个年【更多详情】
三十万亩猕猴桃园、宽广笔直的彩虹路、新建的生态文化广场和农耕文化园……南依秦岭,北跨渭河的眉县正在奏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乐章。 眉县果业种植 近年来,眉县以果业革命为抓手,推动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成为县域主导产业。通过推广精准施肥、人工授粉等关键种植技术,果品质量不断提升,猕猴桃不但成了果农的致富之源,也成了眉县的金字招牌。 随着果业产业规模扩大,眉县紧跟网【更多详情】
“长安区通过全域建设花园乡村,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蹚出一条生产生态生活融合、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城市乡村自然融合的发展新路。”西安市长安区委副书记王韬表示,太阳葡萄小镇、黄良文化艺术街区、水寨社区等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迈入快车道,村民的幸福感、满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秦岭山下的水寨社区 西安市长安区南依秦岭、北接市区,山【更多详情】
近日,农业农村部推介第六批全国农村创业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陕西省4人上榜,西安市周至县姚力果业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姚力入选。 周至县姚力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社员入股、生产管理技术承包、订单生产的方式,已经建成优质猕猴桃核心示范园400亩,贮藏冷库3000吨。年销售猕猴桃鲜果9000多吨,成为周至县经营猕猴桃销售量较大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股份合作制经【更多详情】
中国人对“大”的喜爱由来已久, 这可能与中华传统文化恢弘大气的基调有关。 我们用“地大物博”, 来形容一个地方地域广阔,物产丰富; 我们用“大彻大悟”, 来形容一个人彻底的醒悟或领悟; 我们也喜欢用“大户人家”, 来形容家庭富裕。 大,存在于中国人共同的审美准则里。 这种准则延续到我们的衣食住行,就拿吃的水果来讲,规格大的都要被称作“优等果”,价格也要比普通规格的更贵。大苹果、大西瓜、大石榴【更多详情】
九月的清晨,终南山下,一片片绿荫连绵,一颗颗果子挂满,周至的猕猴桃又到了成熟的季节。在周至县楼观镇肖里村的10亩自建猕猴桃存储仓内,90后果农刘勇强正在和工人们一道筛选、打包、装箱、邮寄,这些猕猴桃预计一两天就能送到消费者手中,一天能发出去好几千单。 不打农药,不使用添加剂,紧盯收购、存储、加工等各个环节,对于猕猴桃的品质,刘勇强总是严格把控。设立品牌,承诺坏果包赔,刘勇强的网店主打一个口碑,【更多详情】
近年来,旬邑县着眼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创新创业有生力量,多措并举开展创新创业服务活动,培养了一大批能创新、会创业的高素质人才,有效带动了现代农业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旬邑县融媒体中心、旬邑县人力和资源保障局联合开设《创业“旬”梦》栏目,展示全县不同领域的创新创业企业典型,在全县营造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 在旬邑这片热土上,无数奋斗者的火热创业故事【更多详情】
刘世礼,家住在山东省安丘市前儒林村。这里一直都有种植生姜的传统。在刘世礼二十多岁的时候,村子里突然来了一家外资企业,专门收购生姜。 刘世礼了解到,他们将这些生姜收购后,洗净,经过简单加工就可以出口。刘世礼琢磨,既然别人能把生姜出口,还不如自己来做。 这个想法没有一个人支持,刘世礼却坚持自己的想法,开始创业,做起了生姜生意。 可是创业需要资金,所以刘世礼当务之急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当时主要的外贸【更多详情】
宜君县突出产业和区位优势,以电子商务发展为突破口和主抓手,强化数字赋能和产业融合,不断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地处关中平原与陕北黄土高原的结合部,平均海拔1395米,昼夜温差大,雨量、日照比较充沛,独特的气候特征和自然环境使其成为农作物的黄金适宜区。 近年来,在“互联网+农业”的深入发展背景下,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活跃在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力量。【更多详情】
8月19日,周至县骆峪镇复兴寨村无花果正式上市,种植基地大棚里,无花果树枝繁叶茂,枝头上硕果累累,工作人员和游客流连其中采摘着无花果,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 据悉,为提高当地村民收入,复兴寨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路径,多次考察无花果种植技术、品种选育和后期加工及销售,通过两年的努力,复兴寨村建设无花果种植基地35亩左右,分三个区域,21座大棚,种植规模也从最【更多详情】